专访/活在艺术殿堂里的哲学家─叶国新

优传媒记者周书静/台北报导

在车水马龙、人潮不断的精华地段上,有栋好似公司行号的大楼,座落在人声鼎沸的微风广场对面。推开大楼的黑色大门后,映入眼廉却全是名家之作,包括张大千等大师,让人目不暇给。拥有这一切的主人翁,就是执华人艺术鉴定牛耳的叶国新。

《墨海楼》是他为这别有洞天展场取的名字。他亦是华人圈取得英国鉴定学博士学位的第一人。曾成功鉴定出胡适先生失落手稿、书画大家傅抱石、张大千等巨擘真迹的鉴定师。

师大美术研究所毕业的叶国新,在取得硕士学位后,由于家学渊源,长辈就是搜藏家,因缘际会一头栽进了古董世界。过程中摸索到的艺术知识,大多是拼凑而来,市场上更缺少全面且有系统的资讯。凭着对艺术的执着,先到英国完成博士学位渡大西洋,拜师现任美国芝加哥博物馆亚洲馆长汪涛门下,汪涛博士,现任纽约苏富比副总裁。在汪涛倾囊相授下,叶国新学会了「观气」,也就是行家口中的「在画作前感受自然的流动」。

墨海楼。 (图/周书静摄)

「你有听过台语有一句吗?艺术家,困头咖(睡地上)」。当初家人以台湾没专业鉴定师,认为这是冷门且非主流的职业而拒绝支持。最后王泉仁博士伸出援手,让他非常感激,两人更成为莫逆之交。

凭借着对艺术的热情,他到图书馆打工,一路从博物馆、拍卖公司、鉴定师到画廊经纪人,是一名画家也是学者。除了画作之外,他也研究陶瓷、青瓷。

叶国新说,他从小就有一句座右铭,「以不变的心,面对多变的世界」。因鉴定家的身分,接触都是博物馆等级的收藏,但他从未迷时自己。对许多人而言,艺术品经常是遥不可及,虽然艺术市场早已打开,但高昂的价格让许多艺术品成为富豪们追捧的标的;叶国新在这些高端世界进出往来,不过他随时提醒自己坚持谨守初衷,因为艺术的价值不该只用金钱来衡量。

在采访过程中,叶国新对每一幅作品都如数家珍,讲述它们历史出处和精要所在。他说,除了工作专业需求,在一般的鉴赏中,不要严肃地看待它,也不一定要定出价格。每幅画的背后都可能述说着动人故事,作者也许是为自己最在乎的人所绘制,每一笔触都蕴含其深刻意涵。

叶国新的另一位老师,就是鼎鼎有名的刑事鉴识专家李昌钰博士。他启发了叶国新将科技与艺术结合的视野,教会他如何运用科学仪器进行书画鉴定。两位恩师奠定他丰富学养,开始漫长的学习之旅;对美的敏锐,如同与生俱来的天分,赋予他对艺术的使命感。

叶国新撰写博士论文时,有感于查找资料的困难与断层,启发他著书立说,致力于艺术鉴定研究的决心。用博士论文做基底延伸,深入剖析古代及近现代书画鉴定学专著,并以西方艺术创作方法学为理论基础建立「绘画/书法真伪评估表」,为鉴定学重新定义,成为后辈学子们参考的典籍。

十多年来,叶国新遍访国内外博物馆、美术馆,搜集第一手书画素材,亲自拜访书画家及其弟子、家属等,取得珍贵一手资料,包括二千张来自全世界各博物馆的图,不惜代价,以最接近真迹的标准印制,并加上防伪技术,让书本里的图文无法被盗印,独力完成台湾第一套具学术性、系统性、逻辑性,且深入市场剖析之完整古代及近现代书画鉴定学专书《墨海春秋-古今书画艺术鉴藏研究》全书,堪称是一本艺术家的圣经。

鉴定画作。 (图/周书静摄)

走一趟被尘嚣所包围的墨海楼,就如同走进艺术殿堂,连化妆室里的骨董镜面及水龙头,都完美体现艺术的本质就是生活。对叶国新而言,把艺术带入生活,才是他真正想表达的人生艺术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