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女家学传承 傅抱石美女图仿不来

旺报 /李怡芸
中国近代画家傅抱石的《琵琶行》2017年甫以2亿485万港元成交,其作品近年在拍卖市场持续水涨船高,作品动辄过亿的亿元画家,其独创的「抱石皴」和泉瀑雨雾与雪景向来备受称道,以「大道有传」为题,傅抱石与傅益瑶父女近日在台共展,从中可看出傅家的家传美学、技法。
作为「大道有传─傅抱石傅益瑶艺术鉴藏展」策展人,墨海楼国际艺术研究机构创办人叶国新指出,此次展出的傅抱石作品几乎皆为家传或私人所藏而未曾面世,擅画仕女的傅抱石,此次作品《屈原九歌山鬼图》中的山鬼,衣带飘飘,神情的离忧哀怨,一眼便能看出是极具傅抱石特色的作品。
傅抱石久女傅益瑶则回忆,傅抱石对屈原《九歌》中的山鬼情有独钟,此次展出为暮年所作,人物已成,雨景未置,应是人物已太过精美。傅抱石的仕女画也有不同阶段的风格变化,初到金刚坡时多以类工笔笔法绘成,施重彩,且此时期仕女相较之下脖颈较短,显得较丰腴。另外,此次展出的团扇《湘君》是傅抱石为妻子生日所作的最后一幅作品,别具意义。
傅抱石的山水画,在金刚坡时期亦是他重要的转折关键期,尤其擅长泉瀑雨雾与雪景,画中的光线与色彩感应是受到日本与西方绘画的启发,叶国新指出,傅抱石画雨,独创洒矾于画面中,呈现层次分明的白色雨串,傅益瑶深得此法,又融合于日本生活40年的体悟,她的雪景除了洒矾,再加上矾水甩洒,创造出冰天雪地的雪景。又如她的《李白哭晁卿衡》,运用父笔,以李白得闻日本友人晁衡回国航程中沉船死讯的诗作为主题所绘,是以当代手法诠释傅氏美学。
「傅益瑶女士也已到古稀之年,她自幼跟着父亲习画,这样的家学在当代,应有更公开的传承。」叶国新指出,傅益瑶至今仍延用父亲当年搜集的藏经纸与皮纸,又因她的美学笔法神似父亲,曾被郭沫若赞「山水逼似乃翁」早年经常有业者请托她仿父笔遭拒。
近年傅益瑶为了传承沿袭父亲笔法而特别展开「仿父笔」系列,如《仿父笔-琵琶行》、《仿父笔-湘君涉江》等,希望从临摹之笔中再现家风,傅益瑶亿《柳荫仕女》图曾是傅抱石为母亲的35岁生日而作,且款识:「此画为我之至爱,每睹之,便觉惊心。如此空灵虚静,又如此鲜活热烈,非神助岂可成耶?」自己临毕此画,「恍见父母窃笑,方知吾力之不逮也」仿佛小女孩与父亲的精神在绘画中相遇感通。

傅益瑶仿父笔的《湘君涉江》展现乃父之风。 (墨海楼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