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藏与丹青的对话:佛光文化与墨海楼共谱宗教与艺术新篇章
(左起)文化部参事梁永斐、佛光山台北道场住持满谦法师、墨海楼叶国新博士、佛光山文化院长依空法师、国际佛光会秘书长觉培法师、台湾美术院长苏宪法于赠书仪式合影 (墨海楼/提供)
2025年7月30日,佛光山台北道场五楼「善知识空间」见证了一场深具文化与精神意涵的盛事──由佛光文化与墨海楼国际艺术研究机构共同举办的双向赠书仪式。 《法身舍利‧星云大师全集》与《墨海春秋—古今书画艺术鉴藏研究》两大巨著在此相互赠予,不仅象征佛教经藏与书画艺术的深度交会,更开启人间佛教与文化艺术教育对话的新局。
本次活动邀集来自政界、艺术、教育、出版等多方领域的重要人士莅临,现场冠盖云集,包括文化部参事梁永斐、国立故宫博物院南部院区处长彭子程、台湾美术院院长苏宪法教授、台南市美术馆董事长游文玫、前法务部次长蔡碧仲、艺术拍卖与设计界人士、导演纪柏舟等均亲临现场,呈现文化交融与法喜共生的氛围。
一场以经藏为舟、以丹青为帆的文化致敬
典礼一开始,由佛光山文化院院长依空法师代表捐赠《法身舍利‧星云大师全集》全套395册,象征佛法智慧的传承与弘扬。叶国新博士则代表墨海楼回赠历时十年心血完成的《墨海春秋》,呈现对古今书画艺术鉴藏的深刻研究与学术厚度,形成一动一静、互为映照的文化对话。
佛光山文化院院长依空法师(右)捐赠《星云大师全集》395册予墨海楼,象征法脉薪传;墨海楼叶国新博士(左)则回赠《墨海春秋》,以艺文致敬,展现宗教与艺术间的深度对话 (墨海楼/提供)
依空法师于致词中高度赞誉《墨海春秋》为一部具备慧眼与法眼的文化巨著,并盛赞叶博士为「国宝级人物」。他表示:「文字中见风骨,图像中见精神,这本书的出版,不仅是对艺术的深刻描绘,更是对文化的弘扬。」他强调本次赠书象征知识的转移与文化精神的接力,具有跨时代的意义。
文化与艺术的多方祝福与见证
文化部参事梁永斐致词指出,叶国新博士多年来投入艺术鉴定与展览推广,尤以《墨海春秋》为代表,承载艺术教育的深远价值。他表示:「这不只是一本书,而是一座桥梁,串联鉴赏、教育与艺术史研究,对于书画界与文化圈的贡献极为深厚。」
台湾美术院院长苏宪法教授亦表示,叶博士在艺术品鉴定领域有如文化界的李昌钰,具备一眼辨真伪的独特慧眼。他回忆师生情谊,并感佩叶博士在学术与策展间不懈耕耘。
印刷界林庚清董事长则分享出版过程中的点滴,他感佩叶博士对印刷品质的近乎苛求,甚至亲自携真迹赴现场比对,力求图像与原作毫厘不差,「这是十年磨一剑的诚意」。
前法务部次长蔡碧仲也以《人间福报》的阅读经验分享自己对佛法与人间佛教的深层体悟。他强调:「宗教的智慧与艺术的真诚,其实在生活中早已紧密结合。」
仪式于佛光山台北道场五楼「善知识」空间举行,众多艺文界人士莅临见证,气氛隆重温馨 (墨海楼/提供)
墨海与法海相映:双巨著的精神高度
叶国新博士于致词中特别提到,《墨海春秋》第三册中深入探讨星云大师的书法艺术。他指出,大师「一笔字」书风结合碑帖笔意,笔法奔放而骨力挺拔,是心法与笔法合一的体现,也为佛教书法开创新的审美理解。
他感性表示,《墨海春秋》并非单纯的学术论著,更是一部承载个人见识、生命历程与对中华艺术文化热爱的纪录,亦是献给佛光山文化精神的一份心意。
此外,来自海外的祝贺也接连传来。驻奥地利大使刘玄咏发来贺电,芝加哥艺术博物馆汪涛博士与旅日画家傅益瑶女士亦分别致函,对本次赠书仪式之文化意义表达高度肯定。
以文化为经,以精神为纬──书写当代文明的对话篇章
这场跨界赠书仪式不仅是知识的交接,更是一场横跨宗教、艺术与文化教育的深层对话。 《法身舍利》承载佛法之心,《墨海春秋》凝聚笔墨之魂,两部巨著以其各自的精神象征,在同一时空交会,为当代文化留下深刻印记。
在佛光山与墨海楼的共同推动下,文化之舟得以前行于精神海洋。这场「经藏与丹青的对话」不仅为文化资产增添重量,更唤醒大众对艺术与宗教在当代社会中角色的再认识与再价值。
來源 :191ART艺文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