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商巫巫兹拉 真!假?真…

想要收藏一件艺术品时,一般人想的重点会是:是否「喜欢」这个作品。但是,对收藏家来讲,在意的是:是否为真迹?

叶国新,是华人首位鉴定博士,也是台湾第一位具有英国学术背景,少数荣获「艺术鉴定/创作方法学」的艺术博士,并跨足实务界的学术圈人。

他也因为担任全球十余间拍卖公司的鉴定顾问,进而看过、也破解过不少书画作品诈骗的手段,「伪作集团」是真实存在。

看过,也破解过不少伪作,叶国新从中发现一个准则,当一件作品只要有人作假时,伪品就会大量的出现在艺术市场,当艺术市场伪品变多时,也就表示艺术市场的行情看好。

愈是艺术市场看好,收藏家就愈担心,他说,「收藏家都不怕花钱,只怕买到假货!」

对伪品,叶国新身为鉴定博士,自然有破解方法。他以不少艺廊都「中枪」的「感应喷墨」出来水墨作品为例,透过先进「感应喷墨机」,再用当时代的纸张,几乎可以完全复制一件艺术作品,如果再加画框,更是以假乱真。

但是,感应喷墨的作品,他说,只要用100倍的放大镜就能发现「红黄绿三原色」,水墨作品,是不会有三原色,同时,也能轻易的看出墨晕是不自然的呈现。

以这样的准则,叶国新说,「木版水印」就比较难辨,即使是用显微镜也看不到三原色,因为它是用木刻后,再用墨汁印出来的。

然而,难辨,不表示无法辨,叶国新说,木版水印毕竟不是用笔画的而是印的,进而不会有笔触,同时,飞速描绘的笔法,在显微镜下不是线型,而是颗粒,更重要的是,印出来的作品,没有书法应有的由浓到淡、由淡到浓的墨晕。

还有一种伪品是「是真迹,也是假作」,他说,这种伪品最常出现在张大千的作品上,这类伪品,多半是以张大千学生的画作充作张大千作品,所以,就作品本身,可以说是「真迹」,只是盖了张大千的章。

用学生作品,叶国新说,最能以假乱真,因为不论是画法、使用的颜料,甚至是年代都是相同,事实上,他就认识一对父女同样都是水墨知名画家,在父亲过世后,不少上门向女儿求画的人,会要求不要署名用印,后来,发现她的作品都盖上了父亲的章…。

伪品的制作上,叶国新认为,水墨作品比较难仿,难在笔解与墨晕,相对的愈是难仿,一旦有伪品,也比较难辨,像明代仿宋代,或是宋代仿唐代的作品,就都很古老,不过,这样的仿品,现在也都很有收藏价值,「因为年代确实是够久了,作品也确实不错。」

就因为难度高,他说,对收藏家来讲,也就很有挑战性,就愈想要收藏真迹。从鉴定的角度,叶国新自然也看重作品是否为真,不过,从艺术品的收藏角度,他认为,真迹是一定要的,但是,「喜不喜欢这个作品,更重要!」

(工商时报【谭淑珍】)

原新闻出处: 政商巫巫兹拉 真!假?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