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之光!藝術鑑定界李昌鈺―葉國新博士帶你破解真偽之謎

前言

華人首位取得英國鑑定學博士學位的葉國新,縱橫藝界數十年,曾成功鑑定出胡適先生失落手稿、書畫大家傅抱石、張大千等巨擘真跡。結合他的學術派和實務派經驗,葉國新要讓人民近身體驗鑑定藝術真偽的秘訣,一窺最神秘的藝術殿堂。

文/高儷綾 攝影/林煒凱 資料提供/墨海樓國際藝術研究機構

猶記得幾年前藝術古董鑑定節目大為風行,一般民眾對於書畫藝術、古董真偽鑑賞有著不得其門而入的困擾,只能依賴收購行家判定真偽及市場價格。 2016年,國際拍賣業龍頭蘇富比的拍賣場上,一幅荷蘭名家的肖像畫,拍出新台幣三億多元,結果卻是個精妙的贗品。藝術作偽事件自古至今層出不窮,只要是人們渴求的東西,偽造就永無止境。而藝術市場上的真偽究竟誰說了算?葉國新有感於此,將他所學的西方驗證邏輯和東方藝術技巧,以科學證據辦案的方法,發掘出藝術品真正的價值底蘊,尋找藝術投資市場的新藍海。

全球獨創學術兼實務邏輯科學驗證的書畫藝術鑑定方法學

「會和鑑定這門學說結緣,起因是我本身就熱愛書畫藝術,愛到自己也進入美術領域,成為一名書畫家。」葉國新說。他在台灣取得師範大學美術系學士及碩士學位,多次榮獲校內系展及畢業展的國畫、書法第一名,並獲得於右任先生多項藝術獎學金。舉辦過多場個展的他,熱愛在國畫及書法藝術上揮灑自己的天賦與熱情。

在學生時期偶然的機會下,葉國新接觸到許多華人區的老一輩古董商,他們教他如何藉由臨摹名家作品,深層品味書法及畫作藝術的精髓,其中就包含了驗證名家收藏品真偽的許多實務訣竅,也引發了他對藝術鑑定的興趣。

碩士畢業後,鑑於華人區書畫鑑定學僅有數十年「系統性」發展,葉國新特地遠赴鑑定學術與藝術市場發展已逾270年的英國倫敦,學習西方鑑定邏輯理論與實務。他問學於西方美術研究、中國現代美術史權威蘇利文教授,並師承現任美國芝加哥博物館亞洲館館長汪濤教授,向布萊恩​​·霍肯布瑞奇教授學習藝術風格學、創作方法學、市場實務操作等,並從李昌釔博士學習文書、科學鑑識方法,結合東西方學說與市場實務經驗,發展出自己獨特的鑑識方式。

尋找失落的歷史拼圖

談起印象最深刻的顧客委託鑑定,葉國新說道:「有次顧客委託我一批胡適先生的作品與藏品,在整理文物時發現角落有一張被揉成紙團的紙張,打開來看是一張便條紙大小的英文書信。當時靈機一動,自告奮勇要鑑定這些手稿。我發現,這是胡適斯的看法,這對美國時代信件的看法。

成功鑑定出失落的胡適先生手稿,就像找出了歷史上失落的拼圖一角,拼湊出胡適先生當時對捍衛民主自由的態度。葉國新表示,這次的鑑賞經驗帶給自己莫大的成就感,而其中的歷史教育意義更遠超脫於藝術鑑賞領域。此手稿也因葉國新鑑定考證後,受到華人區收藏家的爭相收藏,最終以「天價」拍賣。

鑑定,是最深層的欣賞

鑑定師不僅要能對優秀的藝術品辨真假,還要能判斷作品的優劣,最後是訂出它的合理價值。為了能為東方書畫鑑定方法建立一套中外皆適用的鑑定辯證方法學說,葉國新特別將所學方法整理成《墨海春秋-古今書畫藝術鑑藏研究》,開創自己獨樹一格的鑑定流派:「我的心願是希望能幫助優秀的藝術品找到它應有的價值。希望這套書可以建立一個關於證物學方法的基本知識和學識

《墨海春秋-古今書畫藝術鑑藏研究》全書75萬字,將學術邏輯理論系統性整理成冊,並佐以市場實證,完整分析古代及近代書畫藝術品經驗,是一部集大成之巨著。書中獨創以西方藝術創作方法學為理論基礎所建立的“繪畫/書法真偽評估表”,解析鑑定業行話,並剖析偽作常見手法。此外,書中收錄全球知名博物館甚少曝光的名家畫作,近兩千張圖片採用最接近真跡色彩的印刷方式,讓讀者能夠近距離欣賞殿堂級鉅作。

葉國新並成立墨海樓國際藝術研究機構,不僅專業從事藝術鑑定、收藏研究,更舉辦海內外書畫名家展覽,開設書畫鑑賞專班,希望讓更多人能夠深入品味藝術品真正的創作內涵,同時找出藝術品真正的價值,從而有據可依地進入藝術收藏與投資的殿堂。

近期,他在中正紀念堂中央通廊舉辦“真偽藝術鑑賞展”,提供民眾藝術鑑賞的基本知識,公開破解藝術贗品的秘密。網紅professor_susu、好倫觀展後深受感動,自製解說影片,希望讓更多人認識藝術鑑賞領域。

展覽即日起至5月12日免費開放參觀,誠摯邀請大家化身為藝術界的福爾摩斯,揭開鑑藏領域的神秘面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