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覽期間
場地
當代藝術品市場蓬勃發展,藝術品日益成為資產配置的重要組成部分。然而,由於供需失衡,藝術品偽造、欺詐現象猖獗,為大眾帶來了極大危害。有些人在不知情的情況下將假畫當作傳家寶珍藏一生,直到試圖出售時才發現被騙,血本無歸。
華人首位藝術鑑定學博士葉國新有鑑於此,認為人人都應具備基本鑑定功夫,因此假中正紀念堂中央通廊策畫舉辦「真偽藝術鑑賞展」,大方公開破解藝術贗品的秘訣。
葉國新博士指出,隨著當代藝術品市場的蓬勃發展,藝術品投資已成為眾多資產配置的選擇之一。然而,由於供需失衡,藝術品藝術「做假」及「詐騙」猖獗,為大眾帶來了極大危害。有鑑於此,他認為每個人都應該具備基本的身份驗證技能。他希望透過這次教育公益展,普及藝術品鑑定知識,讓每個人都有機會成為藝術收藏界的福爾摩斯。中正紀念堂是台灣重要且享有盛譽的展覽場所,每年吸引近470萬遊客。中央連廊作為展場內的標誌性位置,將為展會帶來更多的觀眾。
葉博士根據其在英國學習的“藝術創作方法論”,創新地提出了“書畫鑑定評估表”。這為評價藝術品提供了最全面、最合乎邏輯、最科學的方法。在專家的指導下,參觀者可以逐步學習如何收集和分析證據以確定藝術品的真實性。展覽也展示了許多令人著迷的真實案例,讓參觀者有機會親眼目睹複雜的偽造技術。例如,右任的書法作品送到裱框店,可以從一張變成兩張,透過業界所稱的「二層分離」過程,利潤可翻倍。展覽同時展示了第一層和第二層,讓參觀者可以比較差異,避免在不知情的情況下購買了「第二層」的作品。
現代偽造技術利用噴墨技術可以實現低成本、高效率、高品質的複製。它們的真實度如此之高,甚至連經驗老道的收藏家都經常受騙。然而,在顯微鏡下觀察,噴墨點變得清晰可見。展覽中展示了眾多的比較案例,參觀者可以挑戰自己辨別真品和贗品,考驗自己的眼光。此外,展覽還介紹了輔助藝術品鑑定的現代科學儀器,透過光桌、紫外線手電筒和其他工具展示了實際應用,這些工具在鑑定過程中起到了有力的輔助作用。
什麼是藝術品鑑定研究?
在藝術領域中,「鑑定學」是一門獨特的學科,本質上是跨學科的。它涵蓋了藝術創作方法論、技術學、藝術史、美學、考古學、文獻學、語言學和文學等各個領域。此外,優秀的藝術品鑑定師往往也是一位造詣深厚的藝術家,這讓他們能夠辨別藝術品的技藝深度,而這也是判斷其真偽的重要依據。
「藝術鑑證」不是一種情感性的創作活動。它需要嚴謹全面的比較、分析和研究。此外,它很大程度上依賴於實踐經驗的積累,然後才能對藝術品的真實性做出明確的結論。
藝術品鑑定能扮演什麼角色?
一般而言,藝術品鑑定的功能就是「辨別真假、確定真相」。涉及驗證簽名作品的真實性、未簽名或未評估的作品確定適當歸屬於確認其作者。然而,除了做出真偽判斷之外的目的,還有兩個更深刻的:「評估覺醒性和揭示價值」。這意味著評估作品的藝術價值和美學價值,賦予其美學意義,並揭示其內在的藝術價值。
現場痕跡—支持鑑定的證據
鑑定工作是一個極為細緻的過程。除了風格分析之外,還需要有證據支撐,對藝術品進行全面、系統化、科學的檢驗,以提升鑑定結論的準確性與可信度。這些支援材料包括印章和簽名、基礎材料和媒介、裝裱風格和格式、文字和主題驗證、文獻記錄以及現代科學儀器分析的結果。
細節決定成敗 – 科學儀器認證
利用科學儀器輔助鑑定藝術品真偽在西方世界已有多年實踐,近年來也出現了一些成功的案例。然而,對中國書法、繪畫的科學鑑定才剛起步。近十幾年來,由於兩岸高科技造假技術的快速進步,導致書畫市場空前混亂。這促使有關鑑定師、收藏家和藝術品研究人員開始探索將科學儀器檢測應用於書畫鑑定的可行性。